2013年中国“两化”融合下半年形势分析预测

新闻-行业动态

2013-12-18

返回

     2013年第三季度,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工业各行业“两化”融合向更深度拓展,大型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协同应用取得新进展,多行业探索智能制造,工业云应用初步展开,工业互联网应用涌现新典型。展望第四季度,各地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配套措施将大量实施,两化融合环境将进一步完善。同时,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将有所改善,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将向地市县延伸,并将涌现一批支撑两化融合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国家政策强力推进两化融合

 

 

    2013年第三季度,国家密集发布了一系列促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为两化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环境。2013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为提升制造业聚集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支撑和服务能力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2013年9月5日,工信部立足当前工作实际,针对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制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下简称《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了8项行动计划,务实推进两化融合重点工程,明确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方向和突破口。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2013〕31号),将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提高宽带网络应用水平作为重点内容,为解决信息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两化融合向深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大型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协同应用取得新进展

 

 

    2013年第三季度,许多大型石化、汽车企业在完成内部信息系统集成应用的基础上,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企业间的产业链协同应用。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国电集团、二商等一大批集团型企业纷纷基于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实现企业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截止到9月底,中石化将95%以上的生产经营所需物资实现了电子采购。这些物资涵盖化工原辅料、煤炭、钢材、机电设备等大宗和重要的通用物资。据中石化公布,截至2013年5月底中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累计成交已突破1.5万亿元[1]。在汽车行业,一汽物流与一汽启明等IT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支持整车物流和零部件物流的IT解决方案,构建了汽车物流供应链协同平台,支撑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汽车制造和销售,目前已成功与一汽集团的其他系统对接,实现了与上游物流订单的数据交换和下游物流承运商的电子对账结算。

 

 

    (三)多行业探索智能制造

 

 

    今年以来,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初步展开智能制造。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已开始应用3D打印技术。中航集团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研发“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并运用该技术进行飞机零部件的生产,其产品是至今世界上能够打印的最大钛合金飞机零件。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制造技术正紧密融合,推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汽车、航空、电子制造等行业已开始采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推动这些行业的制造过程逐渐向智能化和柔性化模式发展。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开始建设。2013年9月,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四川成都建设的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研发基地正式投产,该生产基地作为智能工厂的典型应用,将实现从设计到制造过程的高度数字化。

 

 

    (四)多地推进智慧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正在成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目前,上海、广西等地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工业园区建设。2013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沪经信推〔2013〕410号),以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产业发展智能化为建设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建设8-10家公用信息通信网络高速泛在、精细管理高效惠企、功能应用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集聚的示范性智慧园区。2013年8月,广西发布了《广西推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未来2-3年打造一批两化融合示范智慧工业园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10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有34个正在推进智慧园区建设[2]。

 

 

    (五)工业云应用初步展开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工业云正在成为创新企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的重要方式。今年以来,贵州省将工业云平台作为推进全省两化融合的重要手段。目前该平台已应用于国防工业和白酒业,为制造业提供产品和工艺设计、生产及装配管理、产品数据管理、供应链管理、销售及客户关系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化服务。9月,贵州省基于该平台,筹备建设“航空工业云”,为航空制造业提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和工程服务等信息化服务。上汽集团、潍柴动力等大型企业也纷纷建设自有云平台,服务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及售后等流程,并计划将工业云平台向全产业链进行横向纵向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云平台开始推向市场。7月北京数码大方公司成功开发“中国工业软件云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创新设计与协同制造等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协调营销等软件工具和数控编程、仿真分析、3D打印等工程服务。

 

 

    (六)工业互联网应用涌现新典型

 

 

    互联网和工业融合不断深化,推动工业制造模式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定制化众包生产等方向演进。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家具、服装等行业涌现了一批个性化定制、按需生产的电子商务平台。曲美家具集团推出了B8家居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定制、线下体验的模式,实现个性化精准生产,满足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时尚、量身定制的需求。青岛红领集团立足自身优势资源,通过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高级西装个性化量身定制平台RCMTM(Red Collar Made To Measure),针对全球每张订单,从量体、设计、定制、生产到出厂一周之内完工,成功实现了个性化订单的工业化生产。爱定客定制平台也借助电子商务推出针对鞋类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实现精准营销。小米手机通过互联网集聚大量用户参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将其需求直接映射到产品中,仅2013年上半年就已售出703万部小米智能手机,接近2012年全年719万台的销售总量;上半年收入为132.7亿元人民币,已超过了2012年全年收入126.5亿元人民币。互联网“众包”制造模式正成为网络与制造结合的新方向。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经营困难制约信息化投入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经营困难等问题。今年第三季度,我国民营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率相对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明显下降。8-9月份,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2%和48.8%,较上个月分别下降了0.2和0.4个百分点,说明在产能过剩、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下,小微企业经营压力逐渐加大。在这种形势下,信息化建设投资将超出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导致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心有余而力不足。以服装行业为例,按信息化投入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为标准,国内85%的企业低于1%,10%的企业达到了1%-2%,仅有5%的企业达到2%以上。而国外服装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一般均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领先企业甚至达到5%-10%[3]。

 

 

    (二)工业企业线上业务受到线下服务滞后的制约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业务创新,物流、售后等线下服务滞后阻碍线上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自建线下服务队伍的成本较高,导致大部分工业将线下服务这部分业务外包给线下服务队伍或第三方公共服务体系。但是,线下服务队伍本身比较零散,同时也缺乏信息化装备,一方造成面大量的线下服务找不到合适的服务人员,另一方面造成大量的服务人员闲置。第三方公共服务体系也由于缺少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尚未实现与企业的线上业务对接,导致仍然沿用打电话接单等传统的服务模式。据北京市工商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消费者对线上网购家电的投诉量已超过了对线下实体店的投诉。在家居领域,许多消费者反映线下的配送、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很难像线上购物那样方便快捷。

 

 

    (三)实用型人才短缺

 

 

    随着两化融合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实用型人才的短缺正成为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瓶颈。2013年初,富士康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旨在2014年实现100万台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但是,截止2013年第三季度,其百万机器人计划推行并不顺利,目前投入生产的机器人不足10万台。除了机器人相对高昂的造价成本,缺乏能操作机器人的高级工也是重要原因。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一方面难以吸引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也难以靠自身力量在企业内部培养实用型人才,导致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时面临实用型人才短缺的困难。

 

 

    三、四季度两化融合发展趋势

 

 

     (一)各地落实信息消费政策和两化融合专项行动配套措施将大量实施

目前各地都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两化融合政策文件的实施方案,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地方将会出台一批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全国将掀起新一轮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热潮。从公开信息看,上海、四川、山东、青海、湖南、甘肃等省市都在积极部署具体实施方案。上海市市经信委正牵头制定本市关于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有望在年内出台。四川省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正在制定《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意见》。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已牵头制定了《关于建设宽带青海促进信息消费的指导意见》,并于10月9日召开专题研讨会。湖南省政府9月4日组织召开促进信息消费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全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和“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相关工作。安徽于9月2日完成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和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3~2018年)的征求意见稿。

 

    (二)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将有所改善

    截至目前,“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实施已近两年,全国宽带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工业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截至2013年8月底,光纤用户总量达3337万户,占宽带用户比重提升至18.1%;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1.84亿户,2M以上、4M以上和8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比分别达到95.5%、74.3%、18.3%,全国单位带宽平均资费水平同比下降超过30%,中小企业宽带应用和产业基地宽带能力明显提升。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宽带网络建设在第四季度将进入全面提速阶段,预计到2013年底,固定宽带用户超过2.1亿户,城市地区宽带用户中20Mbps宽带接入能力覆盖比例达到80%,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中小企业接入带宽将分别超过50Mbps和20 Mbps。

    10月14日搜狐网等媒体发布了三大运营商的4G频段划分安排,中国移动、电信等运营商都在积极筹划4G网络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将很快进入4G时代,中小企业及工业园区的无线宽带能力将进一步改善。9月5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为加快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随着相关政策及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将在第四季度进一步提升。

    (三)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向地市县延伸

    自2012年首次开展区域两化融合评估以来,许多省份希望将评估工作向地市一级延伸,有的省份已开展了对地市一级的试评估。2013年5月-9月,安徽省构建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安徽省级平台”,开展了包括16个地市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截至目前,调查企业已达500多家。新疆在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正在构建适合地市一级两化融合发展特点的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和样本选取模式。内蒙古、江苏、山西等省份也纷纷部署地市一级两化融合水平评估的相关工作。第四季度,随着2013年全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的公布,将有更多省份在此基础上筹备地市一级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同时,随着《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将有更多省份探索开展地市一级两化融合水平评估。

    (四)将涌现一批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将不断创新制造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模式和信息化服务模式。2013年9月,工信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首次拟授予特一级资质企业公示》(以下简称“特一级资质”),中国软件、东软集团、浪潮齐鲁软件、太极股份四家企业获得首批特一级资质,这标志着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综合集成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预计第四季度,工业软件领域有望涌现一批大型信息系统集成软件,满足企业日益增多的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和产业链协同应用需求。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将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整合分销渠道、优化供应链管理、强化客户服务体系。耦合二维码、条形码、位置服务的移动电子商务O2O应用将全面爆发。随着汽车等产业成熟度的快速提升,行业数据积累规模不断扩大,大数据挖掘正成为提高企业智慧水平的重要手段。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物流快递行业的应用创新,各大快递企业纷纷推出移动App客户端。2013年9月,顺丰速运正式上线新版手机App。EMS以及“四通一达”等民营快递企业也宣布开通微信寄件查询平台。